近日,印度尼西亚能源部突然宣布2022年1月全面禁止煤炭出口,震撼国际市场!目前已造成上百艘前来运煤的散货船困在印度尼西亚外海进退不得,时值冬日供暖用煤高峰就怕电荒一触即发。

这波全球性的燃“煤”之急,带动波罗的海巴拿马型指数BPI指数4日应声大涨301点、至2,874点,巴拿马型散货船日租金单日更是大涨2,707美元、达到25,865美元。
印度尼西亚是全球最大动力煤出口国,2020年出口量达到约4亿吨,最大进口国是中国、印度、日本、韩国等。业界分析,印度尼西亚其实不存在煤炭不够用的问题,但政府要求煤企以每吨70美元的价格供应印度尼西亚电力公司,而随着近年国际煤价不断走高,2021年12月达到160美元,是限价的两倍,持续扩大的价差,导致煤企大量出口煤炭,造成供应国内不足。印度尼西亚禁煤令也可能进一步推升煤价。
据外媒报导,印度尼西亚政府预定将召开煤炭产业会议,决定是否解除或放宽禁令,在此之前,困在印度尼西亚的上百艘散货船也才能确定去留。

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,2021年前11月中国进口煤炭2.9亿吨,来自印度尼西亚的达到1.78亿吨,占六成以上,若单看用于发电的动力煤,印度尼西亚煤占比更高,同期中国进口印度尼西亚动力煤1.77亿吨,同比增长54.4%,占进口动力煤的74.4%。
据统计,2021年前11月印度尼西亚出口2.987亿吨煤炭,年增5.1%,其中逾四成运往中国,15%运往印度,日本、马来西亚、韩国各约6%。
印尼煤炭出口禁令 专家:全球煤价看涨

印度尼西亚能源部高阶官员表示,由于担忧对国内发电厂的供应过低,恐导致大范围停电,印度尼西亚1月禁止煤炭出口;分析师指出,此举可能在未来几周推升全球煤价。
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燃煤出口国,2020年出口量达约4亿吨,中国、印度、日本及韩国为最大进口国。印度尼西亚有所谓的“国内市场义务”(DMO)政策,煤矿业者须供应25%年产量给印度尼西亚国家电力公司(Perusahaan Listrik Negara),收购价格上限为每公吨70美元,远低于目前的市场行情。
由于国内煤炭供应短缺,印度尼西亚能源部的矿产和煤炭总署长黎德万(Ridwan Jamaludin)说:“如果不采取战略行动,可能会出现大范围停电。”黎德万指出,每个月向发电厂供应的煤都低于“国内市场义务”要求,所以到了年底“煤储量出现短缺情况”。他并补充,将在1月5日之后评估这项禁令。印度尼西亚曼德里银行(Bank Mandiri)的产业分析师阿玛德(Ahmad Zuhdi Dwi Kusuma)表示,此禁令可能在未来几周推高全球煤价,印度尼西亚的客户可能会转向俄罗斯、澳洲和蒙古。

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士新表示,禁令是印度尼西亚政府短暂性的紧急措施,具体执行的时效还是可以商量的。在国际层面,印度尼西亚有维持自身作为稳定能源供应国的形象和地位的需要,相关的进口国也会向印度尼西亚政府交涉,施加压力。周士新预测,这项禁令很有可能不会维持一个月之久。
根据摩根士丹利分析师的研究报告称,印度尼西亚停止煤炭出口一个月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大。此前一段时间,为避免煤炭短缺,中国已经提高了国内的煤炭产量。此外,春节期间部分工厂停工放假,国内煤炭需求往往会下降。
印尼煤炭禁令打乱市场 400艘船需掉头
海运业内人士预计,太平洋地区超灵便型和巴拿马型散货船市场将被扰乱。

标普全球普氏数据显示,每个月平均约有400艘超灵便型和巴拿马型散货船从印度尼西亚装煤,然后运往世界各地。不少航运市场观察人士预计,出口禁令严格执行可能会导致海运费暴跌,以及亚太地区吨位过剩。有新加坡船舶运营商表示,很多空载前往印度尼西亚的船舶,以及已经在印度尼西亚但尚未装货的船舶,可能会考虑到其他地方找货。不过澳大利亚和北太平洋地区无法消化完这些船,因此可能会有很多船空载前往南美东海岸。

业界认为,会有更多船离开太平洋,空载前往印度洋地区,进而导致印度洋地区运价大降。同时,随着越来越多船舶前往上述地区,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可用吨位将减少。如果出口禁令被取消,太平洋地区运费可能会因缺船而暴涨。
还有消息人士称,煤炭商和托运人极有可能宣布不可抗力,并且不承担滞期费,这可能使船舶运营商陷入困境。定期租船的运营商将被迫承担损失,而且很难将额外的成本转嫁给船东。 |